发布时间:2022-10-31 发布者:合肥施工图审查平台
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在确保工程工程项目勘测设计产品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坚守勘测设计产品质量底线不动摇的同时,打通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过程中的堵点,已成为施工图审查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结合法律法规的学习,基于对施工图审查事宜的认识,从历史、现实生活和未来三个维度出发,梳理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下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的方向展开探讨。
历史维度: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的孕育出、确立和发展我国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职能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其孕育出、确立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第一阶段:孕育出阶段(1949年-2000年)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2000年之前我国并没有建立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
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均处于孕育出之中。
1978年颁布的《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的若干明确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要严格执行设计审核管理制度,不能层层下放,更不能自编自批……”1997年颁布的《建筑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市政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机关必须对其勘测、设计的产品质量负责……”《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的若干明确规定》《建筑法》要求严格执行设计审核管理制度,对勘测、设计机关的职责展开明确。
勘测、设计机关在完善自身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实行施工图自审校核制,自行保证设计产品质量。
这一阶段是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的孕育出阶段。
第二阶段:确立阶段(2000年-2004年)2000年,我国在吸取1999年四川綦江彩虹桥坍塌造成40多人死亡重大事故经验教训的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做法,先后分别出台了《工程工程项目产品质量条例》(第十六条第279号)、《工程工程项目勘测设计条例》(第十六条第293号)。
两部《条例》均要求“施工图设计文档失实批准的,不得使用”,首次以行政管理法规的形式,对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的确立开始进入法制轨道。
同年,《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文档审查暂行办法 》(建设部建设〔2000〕41号)、《实行工程建设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明确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有关印发<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文档审查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建议>的通知》(建设技〔2000〕21号)等文档先后出台,更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图审查工作的具体做法。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04年-2017年)2004年公布的《国务院有关第三批中止和调整行政管理审核工程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明确规定:“施工图设计文档审查被列入国务院决定改变管理方式、不再作为行政管理审核、实行诚信管理的行政管理审核工程项目目录。
”同年,原建设部公布《建筑施工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文档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更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
2013年公布的《建筑施工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文档审查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13号)重申:“施工图失实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014年公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议》指出:“……更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施工图设计文档审查管理制度。
”2015年国务院《有关修正<工程工程项目勘测设计条例>的决定》(第十六条第662号)再次强调:“施工图设计文档失实批准的,不得使用。
”2019年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全面积极开展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行意见建议》(国办发〔2019〕11号)明确规定:“……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核心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档审查,相关部门不再展开核心技术审查。
”现实生活维度: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下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下,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图审查定位不清2017年公布的《国务院有关修正部分行政管理法规的决定》(第十六条第687号)对两部《条例》部分内容展开了修正,但“施工图设计文档失实批准的,不得使用”的内容均未作调整,更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图审查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强制性要求。
而2019年公布的《有关全面积极开展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行意见建议》(国办发〔2019〕11号)指出:“试点地区要更进一步精简审核环节,在加快积极探索中止施工图审查(或增大审查覆盖范围)、实行知会承诺制和设计人员终生责任制等方面,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从这前后看似矛盾的文档,以及施工图审查“设计机关自审-行政管理审核-诚信管理-积极探索中止”这一演变方向可以看出,有关施工图审查的定位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各方主体职责不明根据“谁设计、谁负责”的原则,设计机关的职责本来非常明确,《建筑法》《工程工程项目产品质量条例》《工程工程项目勘测设计条例》《工程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工程建设建设勘测设计主体行为和成果要求展开了规范和约束。
但在实际操作中,基于工程建设物自身的复杂性与工程项目多元职责主体的利益职责交织,要想同时实现明晰的“事后”职责追索机制,就变得非常困难[1]。
2019年公布的《国务院转发住建部有关完善产品质量确保体系提升市政工程建设品质指导意见建议》(国办函〔2019〕92号)要求,更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建设产品质量的四个关键主体职责,其中包括政府产品质量监管职责。
施工图审查是在勘测设计方面落实政府产品质量监管职责的重要抓手,施工图审查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为设计机关分担了部分职责,这使得各方的职责变得更加不清晰。
施工图审查周期长由于施工图审查具有涉及专业类型多、核心技术较复杂等特点,导致施工图审查周期较长。
施工图审查涉及到勘测、设计、专项等,由于图纸的系统性,某个专业展开局部调整,往往导致其他专业也配合修正,“动一发而牵全身”,带来的整个图纸修正的工作量也不小。
施工图审查以其较长的周期,影响了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的审核时限,无疑成为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制度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表面上看,展开施工图审查全程网办、效率较高,而实际上,涉及到具体核心技术问题的修正、争议、复审等,往往导致需要较长时间。
审核事宜设置不合理工程工程项目“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串联展开,设有前置条件的审核事宜,犹如单车道上遇到堵车,严重影响审核效率,而处于该车道上耗时较长的施工图审查事宜,无疑又一次成为改革的重点。
取得施工图审查符合要求书后,方可申请消防设计审查审批。
实行联合图审后,虽然将消防等核心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审查,但消防设计审查审批作为一项审批事宜,还需要从确保消防安全的角度对施工图联合审查中的消防设计审查核心技术性审查意见建议展开行政管理审核。
若在消防设计审查审批登记过程中发生局部修正,则还需重新登记施工图设计文档审查,耗时费力。
未来维度:继续探讨改革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的方向随着“放管服”改革要求的深入推进,加之激发市场活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现实生活需要,继续探讨改革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的方向显得十分重要。
积极探索中止施工图审查或逐步增大施工图审查覆盖范围有关是否中止施工图审查或逐步增大施工图审查覆盖范围,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
中国寰球工程建设公司原总经理何立山等认为,施工图审查应回归到设计机关自行实行诚信管理自行审查施工图的轨道上来[2]。
但中国勘测设计协会原副理事长王树平则认为,应更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勘测设计产品质量安全[3]。
2019年公布的《有关全面积极开展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审核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行意见建议》(国办发〔2019〕11号)指出:“……在加快积极探索中止施工图审查(或增大审查覆盖范围)、实行知会承诺制和设计人员终生责任制等方面,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该文一发,有关积极探索中止施工图审查(或增大审查覆盖范围)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
部分试点城市已先行先试,如2021年《国务院有关同意在北京市暂时调整实行有关行政管理法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明确规定的批复》(国函〔2021〕106号):“同意自即日起在北京市暂时调整实行《工程工程项目产品质量条例》《工程工程项目勘测设计条例》等有关明确规定”,“允许北京市积极探索中止施工图审查或者增大审查覆盖范围,实行知会承诺制和设计人员终生责任制等工程建设建设领域审核管理制度改革”。
2022年6月,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了《北京市有关深化工程工程项目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方案》:“将建筑施工施工图由事前审查调整为事后抽检,改革过渡期内对工程项目展开跨部门联合抽检、100%抽检。
”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人工智能资质证书在推行数字化多图联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资质证书,推动施工图审查从二维审查向三维审查转变。
比如,深圳、北京先后获得住建部同意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资质证书试点,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核心技术,研发智能化施工图审查系统,更进一步提升审查效率。
基于“互联网+”展开数字化审查,可以保证设计信息的无损传递,不仅能同时实现“零跑腿、网上办”,而且能同时实现“全留痕、可追溯”;通过系统生成的“二维码”,可作为政府部门监管的依据,防止设计变更成为监管的盲区。
合理设置审核事宜积极探索试行将施工图核心技术性审查后置,部分工程项目的审批不再将施工图审查符合要求作为前置条件。
在登记审批时采用知会承诺制,施工图审查核心技术性审查所需时间不计入工程工程工程项目审核时限,对勘测设计产品质量采用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展开。
将施工图审查—消防设计审查由串联改为并联,同时实现施工图审查与消防设计审查行政管理审核“并联审查、同步发证”。
消防设计审查审批同时实现“即时登记”,可以同步申请登记、同步取得施工图审查符合要求书和消防设计审查审批意见建议书,推动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与既有基本建设程序的深度融合。
实行建筑家责任制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设立的初衷也是确保工程建设设计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通过实行建筑家责任制,通过管理制度来确保工程建设设计产品质量安全。
只要把精力放在认真贯彻执行《注册建筑家条例》的各项明确规定上,充分履行注册建筑家的职责,严格执行贯彻产品质量终生职责制,不断提高设计机关的诚信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设计机关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就能够确保设计产品质量和公共安全[4]。
面向未来,建筑家责任制是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行建筑家责任制,包括工程建设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建设咨询等新型工程建设建设组织模式,再叠加“双碳”目标,用管理制度办法、核心技术办法来同时实现低碳转型,推动勘测设计行业与国际接轨。
推行工程建设产品质量保险运用工程建设产品质量保险等市场机制替代施工图审查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工程建设建设的管理水平。
利用工程建设产品质量保险的风险转移手段,通过小额、确定的付出,来减少大额、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
通过实行保费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分担一部分审批的功能,促进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的良性互动。
推动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转型与发展,同时实现对市政工程建设产品质量风险的全覆盖。
积极探索将施工图审查费转化为工程项目职责保险的保费,利用工程建设产品质量保险与新的工程建设建设组织模式相互配合,通过追究职责并对职责方予以追偿,更进一步压实参建各方职责,促进工程建设建设行业的高产品质量发展。
上一条 : 施工图审查归哪个部门负责?-合肥市施工图审查
下一条 : 苏皖合作再深入,通检互认出新招-合肥审图